精密空調與舒適性空調的區別
發布時間 : 2019-03-22
1.優化制冷以滿足電子系統要求
電子設備比一般舒適性環境產生更高的顯熱,這極大改變了對制冷系統的要求。有兩種制冷類型:潛熱制冷和顯熱制冷。
潛熱制冷是指空調系統消除濕氣的能力。這在一般舒適性制冷場合下很重要,例如辦公寫字樓、零售商店及人群密度較高的其他地方。潛熱制冷的重點是保持人們工作環境的溫濕度平衡。這些地方通常有直接通往外面的門和進出口通道。
顯熱制冷是空調系統消除熱量的能力,可采用溫度計進行測量。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/平方英尺比寫字樓要高,并且人群密度相對較低。
舒適性空調的顯熱比為0.60~0.70.這意味著60%~70%的制冷量用于降溫,30%~40%的制冷量用于除濕。為實現高效制冷,數據中心環境要求顯熱比達到0.80~0.90.
空調的顯熱比為0.85~1.0.這意味著80%~100%的制冷量用于降溫,僅0%~20%是用于除濕。因此,在處理相同顯熱負載的情況下,"標稱"20冷噸的舒適性空調所需數量要多于空調。
由于調主要用于消除顯熱,而不是除濕,具有較高的顯熱比。因此,最適用于數據中心。
2.符合數據中心高熱密度要求的系統容量設計
電子設備環境下的熱密度是一般辦公環境熱密度的3-5倍,而且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。
從氣流角度來看,設計與舒適性空調不同,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數據中心內較大負載熱密度。可實現較高的顯熱比,有助于維持設定溫濕度水平,并可通過較大的空氣流動,實現更好的空氣過濾。
3.濕度控制
如果忽視濕度的影響,將會導致長期的、嚴重的問題,包括主設備、其他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的損失。數據中心環境的最佳相對濕度范圍是45%~50%.相對濕度過高時,濕氣腐蝕開關電路,引起功能失效和設備故障。而當相對濕度過低時,會產生干擾設備正常運行的靜電放電。由于數據中心一般是需要全年365×24小時不間斷制冷,所以更易產生較低的相對濕度。
舒適性空調一般沒有濕度控制,則很難保持數據中心穩定的相對濕度。如果增加了必要的控制和部件,那么它們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系統運行。精密空調有多種運行模式,可以提供適當比率的制冷、加濕和除濕,更適合于對濕度控制精度要求較高的數據中心。
4.防止灰塵等污染物
即使少量的灰塵或其他顆粒,也會損壞存儲媒介和電子元件。大多數舒適性空調采用住宅型空氣過濾器,過濾效率僅為10%,這對于數據中心環境而言是遠遠不夠的。精密空調的過濾器具有更高效的內部過濾腔,其效率可達20%-30%,且符合ASHRAE標準。
5.高效的不間斷制冷
大多數寫字樓內使用的舒適性空調每天平均要運行8小時,每周運行5天。假設僅在夏季月份有制冷要求,則相當于每年要運行約1,200小時。
不管外部環境如何,大多數數據中心要求每年365天、每天24小時的不間斷散熱。
及其部件設計滿足高標準的制冷需求。當精密空氣調節機組內其他部件可根據需求開啟或關閉時,風機系統則需要每年8,760小時地持續運行。
此外,帶有室外熱交換器的舒適性空調,當外部環境溫度降至32°F以下時,由于壓力過低,一般不能運行。但是精密空調可在-30°F的條件下正常運行,而乙二醇制冷系統在-60°F的條件下正常制冷。
6.較低的運營成本
由于基礎工程、設計和設備存在差異,因此,舒適性空調與空調的初期投資費用不能反映全部問題。較為精確的比較,是考慮兩個系統運營成本的差異。
舒適性空調每年的運營成本比精密空調的運營成本高出$243/每冷噸顯冷量。這和業界普遍認同的原則一致,即舒適性空調3冷噸制冷量相當于空調2冷噸制冷量。
7.增強服務與支持
部件冗余比舒適性空調的要多,以保證其出現某些故障時仍能繼續運行。是由廠方培訓的服務工程師進行安裝,他們更熟悉數據中心的需求和敏感性。制造商可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和預防性維護服務。